郑坤不是学霸。
魂穿之前也算不上冒尖的学生。
只不过郑坤学习的方法可能跟别人不一样。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句话大家都懂。
可是郑坤的用法不一样。
有些东西记个八九不离十就好。
重点是,找到一个参照物。
比如记住了秦始皇统一华夏是前221年。
那么往前推30就是李冰治水修都江堰的时间。
住后推19年就是刘季称帝的时间。
楚汉之争?
记那么细干什么?
反正就在刘季称帝之前那一段时间。
老子既不能魂穿秦皇,又不能魂穿高祖,还不太喜欢项羽,我记那么多时间点干什么?
只要能找到断代的基点,把中间发生的故事记一记就行了。
有兴趣的话再多记几个具体时间点。
没兴趣记它干啥?
有了这些数据,你可以轻松推论出其间的很多事情。
所以呢,郑坤能够凭借自己的理论大体推断出蓝田的纬度。
这有点吹牛逼了吧?
啥都没有的洪荒世界郑坤能猜出蓝田的纬度?
呵呵!
没那么难。
原理已经说过了。
最重要的是参照物。
郑坤肯定记不起蓝田在北半球的具体纬度。
但是,后世流行过一阵“北纬30度”的话题。
说是在北纬30度正负5度之间,产生了四大文明古国,建造过许多神奇的建筑,发生过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怪事。
比如“金字塔”,“长城”,“百幕大魔鬼三角区”等等。
重点是,郑坤因为这个话题记住了神奇的北纬30度。
这就是参照物。
郑坤这会儿只是想把时间的概念通过器物展示出来。
并不需要做得太精确。
如果非要做得极其精准,郑坤必须在启蒙野人们的灵智之前,专门设立一个“天文研修班”。
但是现在干这个事有点太过超前。
等到时机成熟,天文知识肯定是要普及的。以后有时间了再说。
现在只需告诉他们一天有12个时辰。太阳出来以后,筷子的影子会随太阳的运动而移动。
每移动一格,就是一个时辰。
至于晚上没有太阳,无法用日晷计时。这个事不急。过几天再把沙漏水漏弄出来就齐活了。
当前首先要把蓝田所在的大概纬度猜出来。
小婷上次弄过一个中州大陆实景沙盘,但是风吹日晒早已不复存在。
要不然郑坤直接就能测量出数据。
现在嘛,就按“北纬30度”这个参照来猜。
既然北纬30度是中心线,郑坤回想了一下后世的地图,好像蓝田的位置更偏北一点,那就干脆按上限北纬35度来设置吧!
也许会有个一两度的偏差,这会对计时带来几分钟的误差,但是这点误差对于当下来说,影响不大。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