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11月,特种侦察大队在17号界碑附近开设前指,李卫所在的三中队奉命到大湾一带实施大纵深渗透侦察。
l山地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特征。
这里山高坡陡,峰险谷深,原始森林茂密,竹木高大,茅草没人,藤葛交织,道路稀少,雾大潮湿,温差显著,毒虫出没;
而且敌我两军阵地犬牙交错,投入的兵力多,火力密度大,战区障碍多,雷场密布,给侦察兵们的侦察活动带来了不小麻烦。
而且此次侦察行动的区域是在“白眼狼”境内,越往南走,雾气越大。
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植物腐烂的味道,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中深一脚浅一脚的前行,战士们每个人的身上还背着不同的装备。
不到2个小时的行军,战士们已经累得是大汗淋漓,汗水和迷彩服沾在一起,黏黏的感觉十分难受。
终于,在第三天拂晓,李卫所在的行动分队前出到大湾附近的一个村子,估计“白眼狼”人做梦都想不到,在他们附近居然潜伏着一队“兔子”侦察兵。
根据情报,这里有大约一个营的敌军驻守,但是根据实地侦察发现,这里的敌军顶多一个连。
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中队长钟兴国要求抵近侦察,对敌军的营房、哨所,兵力、火力等信息进行细致复核和详细补充,以便上报大队前指。
就在行动开始时,在通往我军潜伏区的村路上,突然出现一名“白眼狼”民兵。
只见这个民兵大概三十来岁,身穿破旧的敌军军装,左腿有点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身上还背着一把63式步枪,看模样像是一个退伍老兵,不时左右来回巡视。
突然之间,这名“白眼狼”民兵好像发现了什么,开始不停地用“方言”向村子里喊。
情况突然,如果不采取行动,侦查分队将十分被动;如果采取行动,万一判断有误,那么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谁也无法预料。
就在这紧要关头,只听得“噗”的一声,中队长钟兴国手中的微声冲锋枪响了,这名敌军民兵手捂胸口,挣扎着还想往回跑,结果没跑两步就倒那了。
村子里的“白眼狼”人听到刚才的叫声后,都开始慌张的往家跑,场坪上几个敌军被这突然的一弄有点慌张和不知所措,他们也在四处张望。
李卫当时身背火箭筒,为了能抓到俘虏,就要把敌军逼到离他们近一点的地方。
中队长钟兴国喊了一声:“火箭筒上”。
李卫快速瞄准敌军,负责给火箭筒装弹的战友迅速装弹上膛,只听“嘡”一声炮弹百发百中击中敌军营房。
负隅顽抗的敌军立即向火箭筒位置放枪,李卫的战友前胸负伤,之后他忍痛咬牙又给火箭筒装了一发,李卫马上将火箭弹打了出去,再次击中敌军营地。
此时,中队长钟兴国果断地大声呼叫:“孙新春,电台开机,你马上呼叫炮火支援”!一时间,现场枪声大作,村庄里的营房冒起了烟火。
战斗中,几个敌兵居然也想抓俘虏,他们谨慎地向李卫的位置偷摸过来。
看着送上门的俘虏,出击分队自然是不会放过,看准时机,钟兴国喊了一声“上”,捕俘的李二牛带人快速向敌军扑去,反应慢的敌军当时就被抓了,反应快的赶紧跑了。
随即,副中队长孙新春立即向上级汇报了情况,并请求二次火力支援。
只在说话间,我后方炮兵的掩护火力就打到了,一阵炮击之后,侦察兵们的脸上都布满了烟尘。
“哈哈哈……”见敌军这副惨样,钟兴国非常痛快,然后大手一挥:“快撤!”
随后,钟兴国小分队在深山老林中快速向后撤退。
由于战斗负荷减轻了许多,虽然押着俘虏,但是行进速度要比来时快了许多。
钟兴国命令工兵和搜索排障组提高警惕,加强回撤路线搜索排障。
快到防区的时候,小分队远远就看到侦察大队各级领导带着警戒接应分队和军工同志们,他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出击分队,看到亲人,小分队战士们情不自禁地说“我们回来了”!
李卫这次战斗中前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
这一年7月到第二年5月,特种侦查大队在滇边两山方向侦察作战近一年当中,共打9仗。
先后实施了一打815高地、二打815高地、小河渗透侦察、戈庄潜伏18天、引导炮兵对敌纵深营房摧毁战斗、嘎袭击捕俘等战斗。
共毙敌235名,伤敌四百多名,俘敌25名,摧毁敌营房多栋,缴获敌轻机枪3挺、冲锋枪150支、手雷610枚、子弹十万发等一批军用物资。
作战后,钟兴国中队被前指命名为“英雄侦察中队”。
全中队有一个排荣立一等功,有两个班荣立一等功,钟兴国,李二牛等人被命名为一级捕俘英雄。
副中队长孙新春评选为年度国防边陲优秀儿女101名获得者,有8人荣立一等功,50人荣立二等功,73人荣立三等功,70多人火线入党,15名战士提干,立功人数达131人,战士李卫、刘卫国等人就成为50名荣立二等功的一员。
像第钟兴国中队打仗这么多,抓俘虏这么多,立功人数这么多,立功等级又这么高,提干人数又这么多,在整个“两山”侦察轮战中,取得这么多荣誉是少有的。
在815高地阵前捕俘战斗中,钟兴国中队批侦察分队到达前线后,一方面进行侦察,另一面开启临战训练。
小分队在那拉后山观察哨发现敌815高地有个情况,
每天傍晚在815高地前沿100米处一条通往我方的小路上设两道地雷,在第二天早上七时左右又进行取雷,设雷取雷一般12人,形成规律。
时任三排一班班长的刘卫国认为这是抓捕敌俘虏的一个好机会。
但是钟兴国与孙新春几个中队干部经过反复分析判断认为,抓捕设雷之敌不易接近隐蔽。
抓捕取雷之敌是**时机和**目标。
于是,钟兴国及时拟制了815高地阵前捕俘作战方案,上报大队审查后,又上报前指,前指很快批准了钟兴国中队的作战方案。
然后,钟兴国又组织全中队进行模拟训练,在9月1日17时前,全中队就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这天傍晚,各个战斗小组向815高地隐蔽接近,并于2日5时前分别到达指定位置。
钟兴国将整个战斗分为五个战斗小组:李二牛小组为捕俘组,由排长李二牛率领8人组成;
第二组为侧翼攻击组,一排长带领一个加强班;
第三组为火力组,由代理排长刘卫国负责整个战斗的火力射击和掩护。
第四组由副中队长孙新春、医生周业建组成救护组,负责战场救护任务。
第五组,由中队长队长钟兴国负责,指挥120迫击炮排,负责远程火力支援和指挥。
9月2日7时10分左右,815高地两名敌人从工事钻了出来,一名敌人在高地监视,另一名敌人从高地上走下来,向通往四连方向的一条小路上取雷。
当敌军将一道拌雷取完后,这个敌人已经麻痹,当准备去取第二道拌雷时,钟兴国一声“打”的口令发出后,轻机枪、重机枪、狙击步枪、82无后座力炮等各种火力集中对815高地的敌人实施射击消灭该敌。
同时,8名捕俘手在李二牛的指挥下,突然跃起抓捕一名取雷之敌。
此时,敌周围几个高地的敌人密集火力向捕俘组压来,捕俘手丁晓拖住取雷之敌时,一发炮弹落在他身边,一声巨响,当场牺牲。
在这紧急关头,钟兴国及时命令侧翼攻击组迅速攻占815高地,阻敌增援。
指挥火力组压制敌人火力,命令救护组前出救护伤员,呼叫迫击炮连对敌后方阵地炮击实施压制。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激烈战斗,钟兴国中队共毙敌13名,俘敌1名,并缴获部分枪支弹药。
战后总结,他们中队此次捕俘作战中一是光天化日捕俘难度大;
二是在敌前沿捕俘受敌火力威胁大;三是战斗是虎口拔牙危险性大;四是既是捕俘战斗又是袭敌高地战斗。
这既是侦察兵的袭击捕俘协同作战,又是各种火力综合运用相互协同的一种特殊战斗。
(本章完)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