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事件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
天汉二年,在汉匈之战中,李陵兵败被俘,群臣皆言李陵有罪,只有司马迁为其辩解,
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将司马迁打入大牢,随后处以腐刑,史称“李陵事件”。
天汉二年,汉武帝令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铁骑从酒泉出发,征伐匈奴。
战役打响后,李陵主动要求率领五千步卒,出居延海,向北深入单于王庭。
30天后,李陵部队与匈奴八万铁骑相遇于浚稽山。
李陵屯兵两山之间,以一当十,连战连捷,十天之内共斩杀匈奴骑兵一万余人。
按照事先的部署,他且战且退,一路将匈奴单于引向正南方的汉匈边界。
在距离汉朝边塞遮虏障仅剩下一百多里的时候,汉军被匈奴阻断退路,弹尽粮绝,子夜时分,
李陵率领十几名壮士突围,被匈奴发现,数千名骑兵衔尾追击,最后李陵投降了匈奴。
因李陵事件而身受宫刑是司马迁一生抹不去的伤痛,该事件也因此成为后世解读《史记悲剧意蕴的重要线索。
“李陵的祖父是李广,父亲是李当户;””
“李当户死的早,李陵是遗腹子。”
“李陵成年后担任侍中建章监,他善骑射、爱士卒。”
“汉武帝认为他具有李广的风范,命他率领八百骑兵。”
“他曾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越过居延侦察地形,未遇到敌人顺利返还。”
“后又升迁为骑都尉,统帅五千士兵,驻扎在酒泉、张掖防备匈奴。”
“几年后,汉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征大宛,命李陵带五校兵跟随其后。”
“行至边塞,武帝又下令,命李陵留下手下将士,只率五百轻骑出敦煌,至盐水,迎接李广利回师,然后仍驻屯在张掖。”
“天汉二年,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王。”
“武帝召见李陵,想要他为大军运送粮草。”
“但李陵向武帝请命说希望自己的军队能自成一军独当一面,而不是只做贰师将军的运输队。”
“但是皇帝发兵太多没有多余马匹分拨给李陵,李陵自请无须拨给马匹,只需五千步兵以少击多即可,于是皇帝分拨李陵五千步兵。”
“之后,武帝命路博德作为李陵的后备军,因路博德原为伏波将军,”
“所以羞于做李陵的后备军,于是向皇帝上奏说此时不适合开战,希望等到春天时与李陵各自率兵攻打东西浚稽山。”
“皇帝以为是李陵后悔不想出兵而指使路博德上书这样说,于是下令路博德率军攻击匈奴”
“并同时命李陵九月发兵。于是李陵率领五千步兵至浚稽山驻扎。”
“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到单于主力,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
“李陵军队在两山之间,以大车为营,并将士兵排列战阵在大营外,前排士兵执戟拿盾牌,后排安排弓弩手;”
“以此打退匈奴多次进攻,杀敌数千人。””
“单于又召集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
“后来李陵的步兵在树林间与敌骑兵拼杀,但伤亡惨重。”
“李陵知晓了是因为军中有被流放的妻女作了士兵们的妻子,影响了士兵的士气,”
“于是将这些女人全部杀了,第二天再战,斩敌三千余人。”
“之后,李陵率军往东南前进,匈奴军放火,李陵也命军士放火烧出隔离带以自救。”
“单于又派自己儿子率军攻击李陵,李陵军与之在树林间交战,又杀敌数千人。”
李世民: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
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
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
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然后投降,司马迁为其说情,被判宫刑。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忿怒万分,
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
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
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
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
司马迁对汉武帝盛言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
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
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
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
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
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
不久,有传闻说李陵为匈奴练兵。
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
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
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
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